跳转到主要内容

国家林草湿综合监测评价上海湿地调查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开展国家林草湿生态综合监测评价工作的通知》(林资发〔202151号)要求,上海市林业局成立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部署本市2021年林湿生态综合监测评价工作,华东师范大学作为重要技术支撑单位参与工作。其中,湿地图斑融合工作由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野保处牵头,国家林草局华东院提供技术支撑,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项目主持单位,联合市林业总站、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地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实施完成。

1

湿地图斑融合工作采用3S技术(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与实地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内业验证工作以2019-2021年上海市高分辨率航空影像作为工作底图,参考8222019-2021Sentinel-2 影像数据,依托Mavic 2Phantom 4 RTK Phantom 4 Multispectral Matrice m300 RTK等多型号无人机协作。按照遥感数据室内判读、现地验证和室内修正的工作流程,完成湿地斑块范围界线落实、湿地属性数据库构建及不一致图斑野外调查修验100%覆盖。根据国家内外业质量检查要求,初步完成对接成果产出。

2021年度上海市湿地图斑融合工作,共融合湿地图斑46万个,修改更新图斑1827块,面积近3000平方公里;细划小班581块,面积500平方公里。完成不一致核查425块,布设堤外细划小班验证样带129条,拍摄调查照片71581张。根据初步工作结果显示,国土“三调”口径下,上海市范围内面积400平方米以上的湿地面积近900平方公里,湿地共划分为4种湿地类:沿海滩涂、内陆滩涂、森林沼泽、其他沼泽地。通过图斑融合工作,已获得所有湿地斑块的湿地类型、面积、分布(行政区、中心点坐标)、重要湿地名称、湿地分级等级、湿地利用方式、湿地保护形式、湿地受威胁状况等相关属性信息。

1

此次湿地生态综合监测评价工作严格以国土“三调”数据为统一底版,融合历年湿地调查成果数据,实现两套监测技术体系和工作体系一体化,加快形成既符合国家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总体框架,又具有上海地方特色并符合管理需求的,涵盖湿地生态系统状况信息的综合监测评价体系,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加科学精准翔实的依据,服务湿地资源监管以及碳达峰碳中和战略。

About

The estuary and coastal scientific data sharing service sub-center is based on the marine scientific data collection standard specification of the main center, establishes a complete sub-center estuary and coastal data collection and update mechanism, and builds a sub-center marine scientific data subordinate to the national marine scientific data sharing service platform The sharing system provides comprehensive and authoritative marine data services for national marine workers and the publ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