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山高水长,探海色天光——浙闽海岸带考察
东海之滨,千礁百岛,从波澜壮阔的海面到形色各异的海滩,日升月落造就了海岸带独特的地理风貌,也为人类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宝藏。辗转于实验室一隅,拘泥于方寸之间,我们揭开的不过是浮于水面上的冰山一角。潮涨潮落的此消彼长,水色天光的独特力量,更需要我们用脚步去亲自丈量。
为探究自然地理要素和人类活动对海岸带造成的影响,2021年7月10日-16日,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田波老师课题组一行7人组成海岸带考察队,前往浙江-福建两省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海岸带考察。本次考察内容主要包括海岸带盐沼植被验证及光谱测量、潮间带潮滩考察及采样和海岸带水产养殖验证及水质调研。
图1 海岸带考察区域
杭州湾西接钱塘江,东临东海,其独特的强潮型河湾口特征使得该处分布有大面积的淤泥质潮滩,并生长有大量互花米草和少量碱篷,是潮滩植被验证和潮间带土样采集的关键点位。7月10日下午,考察队跨过杭州湾大桥,在潮水退却之前赶到杭州湾口,与岸堤上的游人一道静待潮水退去,领略浪头翻尽人攒动的盛况,欣然接受大自然给与的馈赠。
图2 杭州湾植被光滩验证点
图3 滩涂土样采集
淤泥质海滩令人举步维艰,乱石嶙峋的海岸又让人鲜有立足之地,似乎只有海岸沙滩满足了人类对大海的向往,提供了我们与海水亲密接触的通道。7月11日清晨,海岸带考察队再次启程,朝着象山砂质海岸和基岩海岸奔去。烈日炎炎下,土样采集和无人机航拍工作格外“烤”验大家的耐力,好在水波温柔,秋英正盛,为考察队心中增添了一丝凉意。
图4 砂质海岸土样采集
下午,考察队来到了位于浙江省象山县高塘岛西侧的宁波象山长大涂滩涂光伏场区,该光伏场区位于海岸滩涂地带,是全国最大的海岸滩涂渔光互补光伏项目,其设计最初的基本构想是上层空间用于发电,地面滩涂用于水产养殖,以期提高海岸滩涂的开发和利用价值。一个个光伏组件整整齐齐地排列在滩涂上,构成滩涂最靓丽的人工风景线。我们利用无人机在空中航拍长大涂滩涂光伏项目的建设实况,近距离感受该滩涂光伏工程水陆双栖作业的过程。
图5 长大涂滩涂光伏项目全景图
图6 正在施工的光伏项目现场
图7 一个个独立光伏组件组成了光伏场区
图8 落日余晖下汽渡的轰鸣护送我们回归夜晚的宁静
三面环山,两岛相扼,塑造了三门湾众多的潮流汊道和辽阔滩涂。7月12日一早,考察小分队一路向南,一不留神便闯入了三门湾诗人的花园。大片盐沼植被和滩涂养殖隐秘在牵牛山脚下,随着考察队的无人机镜头一直绵延到海边。
图9 三门湾滩涂养殖与植被验证点
图10 考察队借助泡沫箱进行土样采集工作
“四海名山皆过目,就中此景难图录。”7月13日下午,考察小分队浩浩荡荡挺进乐清市雁荡镇,有幸一睹徐霞客口中的“海上名山”—雁荡山。雁荡山脚下,淳朴的渔民正在养殖塘里进行水产品捕捞,红树林幼苗在滩涂上吸收着养分,等待着草木更迭的新生。瞰苍南大地,山因云晦明; 阅沧海桑田,云共山高下。潮滩、山脉与云层融为一体,颇有顶天立地之势。
图11 雁荡山脚红树林
图12 “海上长城”
图13 平阳县台风登陆点观景平台
图14 “顶天立地”做科研
高山出平湖,屋舍隐其中。绵长的海岸和众多的岛屿、港湾成就了霞浦独具地理特色的美景。“清置霞浦县,县境西南有霞浦江,东流入海。又有霞浦山,海中有青、黑、元、黄四屿,日出照映,江水如霞彩,这是山以江名,县以江名。”7月14日晚,考察队结束在浙江的海岸带考察任务,到达位于福建宁德,号称闽东最具潜力的沿海大县——霞浦县。
清晨,站在高处,一眼望去,白云碧海,岱山红舍,都在等待着日光的洗礼。大海和天空,在水平线上融合为一体,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与海为邻,见证着潮来汐往,在这片蓝色牧场中挥毫书写着生活的传奇。
图15 从空中俯瞰霞浦的房屋与海上的渔船
图16 霞浦海洋牧场
图17 闽江口湿地生态修复区
日月轮回,潮涨潮落,跌宕起伏。从长江口启,跨越杭州湾、三门湾、乐清湾,再到闽江口,我们在这个蝉鸣的夏季,绕过书本,探索了无尽的水色天光。山海的浩瀚,天地的广阔,在我们心中翻腾,也在不断推着我们前进。对于追求宏大视野的人而言,这些微不足道的时光也许太过无关紧要,但这些朴素而珍贵的感觉,却也值得放在心头永远珍藏。
我们欣然承受着大自然的每一落笔,享受着这份走出实验室难得拥有的自在。相信我们的梦想与现实,也一定会在遥远的地方相互融合,也愿我们,都能拥有一个海风习习的未来。
图18 海岸带考察队全体成员合影